close

廠房車間如果溫度過高,在車間裡工作的人員,長時間在溫度高於正常範圍的場所,容易出現中暑情況。人體在高溫的環境下,體內的汗液分泌速度加快,會造成人體水分流失過多,甚至還容易出現脫水情況。在高溫的環境下,人類也難以集中精神,造成精神萎靡,容易發生失誤,造成不必要的損失。嚴重的甚至會發生生產事故,造成人員不必要的傷亡。機械設備在生產運行的過程中會一直產生相應的熱量,如果之前產生的熱量沒有及時排出或被吸收掉,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又一直疊加上去,特別容易造成機械設備的磨損,減少設備的使用壽命。溫度過高的話,還有可能造成機械設備自燃的事故。因此,工廠降溫是企業公司必須進行的。車間要保持正常運作狀態,保持好的生產效率,必須要解決溫度過高、通風不良等問題。

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去年10月接任工研院董事長並兼任資策會董事長,是歷來首位同時兼任兩大法人的董事長。李世光在經濟部長任內就推動工研院與資策會業務軟硬整合,未來是否會進一步推動兩大法人整併,備受外界關注。

李世光是康乃爾大學博士,曾任職於美國IBM公司研究員多年,其後回台後任教於台大應用力學所、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,曾擔任國家科學委員會工程處處長、工研院副院長、資策會執行長,以及經濟部長。在跨領域科技研究、管理、教育及產官學研的整合工作上有豐富經驗。現在更是站在第一線,肩負起引領台灣產業技術發展的重任,他對未來台灣發展硬體製造與軟體應用,有什麼實務的看法?以下是他接受本報記者的專訪紀要:

問:您曾擔任工研院副院長,又回到工研院,您看到工研院有什麼不同?您對工研院有什麼期許和目標?

答:未來台灣的產業型態應轉型升級,不再是著重零組件與代工製造,而是要提供客戶更高價值的系統解決方案,包含軟硬體整合及整合跨領域能量的創新能力。講跨領域整合不應該只是成立一個單位做材料、另外成立一個單位做化學、做電子,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利基,而是像工研院這樣的大型單位,全部都整合、重組,才能創造大型利基。

以AI為例,現在去看眼科,人的眼睛需要醫生去檢查,可能需要做眼底攝影,但是99%的人都沒問題,只有1%有問題。台灣有1,500位眼科醫生執業,往往做了很多無效功,其實出現有問題才需要眼科醫生治療,工研院同仁就想到,眼底攝影可以透過AI完成。研究發現大約學習13,000張照片之後,AI判斷可以做得跟醫生一樣好,就把99%的工作完成了。工研院因而就開發出一套系統,如果去通風設備眼鏡行檢查,就自動幫你拍眼底攝影,再上傳到雲端做大數據比對,不和醫生競爭,又解決醫生工作量的問題。工研院從早期的機器學習,到現在資通所大數據中心做眼底攝影資料搜集和解讀,生醫所做醫療影像處理,這就是跨領域整合。

問:您認為未來的新興產業是甚麼?現在大家都在談AI,台灣的機會點在哪裡?

答:5年前我們認為自駕車是天方夜譚,現在看法完全不同,自駕車的時代很可能會提早來臨。自駕車會改變汽車產業的設計與生態,以目前汽油引擎的汽車來講,需用到3萬個零件,但電動車只要1萬個,結構都不一樣。因為自駕車的出現,會讓汽車有60%至70%變成電子化,在技術做根本變更時,台灣的機會就來了。台灣機械業有基礎的供給點,有相當高的就業人口,也占有足夠的國際市占率。現在要想,如何提升附加價值,並把台灣利基點整合進去。

負壓風機向外排出空氣使室內氣壓下降,室內空氣變稀薄, 形成一個負壓區,空氣由于氣壓差補償流入室內。在工業廠房實際套用中,負壓風機集中安裝于廠房一側,進氣口于廠房房另外一側,空氣由進氣口到負壓風機形成對流吹風。在這個過程中,靠近負壓風機附近的門窗保持關閉,強迫空氣由進氣口一側門窗補償流入車間。空氣排著隊、有秩序的由進氣口流入車間,從車間流過,由負壓風機排出車間。換氣徹底、高效,換氣率可高達99%。通過具體的工程設計、根據需要設計換氣速度和風速,任何高熱、有害氣體、粉塵煙霧均能迅速排出車間,任何通風不良問題均能一次性徹底解決。從開啓風機的幾秒鍾內即可達到通風的效果。

此外,大家都在講大數據,其實全球80%的大數據是從工廠產生、在製造業裡面,這就給了台灣發展的機會,因為製造業是台灣產業的強項,這表示台灣在大數據是有成長空間的。

台灣的製造業優勢是台商工廠遍布全世界,若能結合AI人工智慧,從生產過程中擷取資料,分析問題,達到提升良率、優化製程、縮短生產週期等負壓排風扇效果,讓台灣的製造業能夠加值、提升競爭力,從中也讓基礎之人力轉型升級。

AI不是憑空發展,找出台灣原本就很強的產業,從這些地方切入,像是智慧醫療、智慧製造,台灣都已經在做,也是台灣的強項。

問:您任內是否會推動工研院和資策會整併?

答:經濟部底下大大小小總計有41個研究法人,工研院正職員工5,600人,每年政府經費不到200億元,有超過40%的錢是自己賺來的。資策會員工大約1,600人,政府經費約44億元,大致上來看,工研院是資策會的4倍。現在沒有思考工研院、資策會整併,兩個法人的內部文化和產業接著點不同,業界大老也不希望整併,而且誰併誰?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。

舉例來說,工研院的冷鏈物流平台,只要搭配蓄冷設備、溫度記錄器,就能提供多溫層配送方式,並可全程追蹤溫度變化,協助物流業者將貨品準確、保質地運送到更遠的城市,且消費者可以即時查詢生鮮包裹全程配送溫度。這樣一套平台是從硬體設計出發的解決方案,可以用在生鮮運送、甚至是遠洋漁船,一套平台可適用於不同產業的物流配送,生意不應只能做一次。

但先前鬍鬚張找上資策會合作,想要做中央廚房,資策會同仁的想法不是先做冰箱,而是先研究滷肉飯是冷凍好還是冷藏好?再進一步協助開發中央廚房、配送平台。後來陸續接了全聯、鼎泰豐、星巴克的案子,每一次案子的開發上都會因應產品不同而進行客製化調整。

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組織文化的不同,整併難度不小。推動工研院與資策會業務「軟硬整合」,絕對是努力的方向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邱先郁 的頭像
    邱先郁

    邱先郁的碎碎念部落格

    邱先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